颱風下沉氣流熱爆全港 長洲體感溫度下午高達50度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7/30 16:30

最後更新: 2017/07/30 22:13

分享:

分享:

根據地下天文台資料,今日(30日)下午2時半多區錄得體感溫度超過40度。

全港熱到爆!天文台今日錄得最高34.8度,破今年最高紀錄,黃大仙、西貢、沙田和上水都高逾37.2度,市區最熱的是跑馬地,高達37.6度,僅次赤鱲角的37.7度。不過市民實際體感溫度遠不止37度,以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公式計算「酷熱指數」,全港多區市民實際體感溫度都高逾46至47度,長洲下午3時更一度高達50度。

受到南海北部的熱帶低氣壓「海棠」與吹襲台灣的颱風納沙共同影響,本港昨日和今日天氣酷熱,空氣污染指數亦達甚高至嚴重水平。

香港地下天文台實時公布各區「酷熱指數」,今日下午,天文台錄得最高34.8度,但多區「酷熱指數」其實超出40度,長洲和上水一度分別達50度和47.4度,沙田、將軍澳及屯門都高達46至47度。

【延伸閱讀】37度行山港大男生中暑危殆 熱衰竭和中暑有何不同?

TOPick記者下午3時由跑馬地活道走入灣仔公園,期間錄得氣溫徘徊在37.1度至37.5度,有街坊表示今日公園的途人比以往少,只有10個菲籍女子在聚會,記者亦看見有市民脫鞋把雙腳浸在水池消暑。

【延伸閱讀】九龍城及西貢破最熱紀錄 點解跑馬地市區最熱?

 

灣仔公園一帶錄得37.5度。(經濟日報記者攝)

昨日至少有13人在天文台酷熱天氣警告下,遠足期間懷疑中暑,部份需由直升機救起,今早亦有一名19歲青年在上水行山期間,懷疑中暑昏迷送院。

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早前受訪時解釋,「酷熱指數」的計算是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公式,用溫度及濕度計算出來。他指,酷熱指數的特點是簡單易明,當指數超過40度時,戶外工作或活動就要留意補充水份及適時休息;指數超過45度時,酷熱的感覺會相當明顯。

其實天文台2014年已推出「香港暑熱指數」,按溫度、濕度、風速以及太陽照射的4個因素計算所得,但現時仍在試驗階段。天文台表示,當指數在30左右或以上,市民便應採取適當的防暑措施,避免炎熱天氣帶來的健康影響。

有市民在跑馬地水池浸腳消暑。(黃傑偉攝)

以今日下午約3時為例,天文台錄得34.4度,京士柏氣象站錄得的「暑熱指數」為30度,但地下天文台錄得京士柏的「酷熱指數」高達43.3度。 

方志剛稱,天文台的暑熱指數,其實修訂自濕球黑球溫度(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, WBGT),符合ISO7243國際標準,部分國家有一套完整防暑指引,但香港並未廣泛採用。他認為酷熱指數可以補天文台之不足。

【延伸閱讀】退熱貼降溫5個部位 邊個部位最涼快?

【延伸閱讀】天氣酷熱多人中暑  19歲青年昏迷送院

【延伸閱讀】地下天文台台長教你睇雷達圖預測天氣